近年来,张家口市以“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为抓手,联动妇联、社会工作、民政等多部门协同发力,通过“四联”机制让“爱心爸妈”的温暖延伸到每个需要关怀的角落,构建起专业高效、多方参与的困境儿童关爱共同体。
党政统联 让关爱有“主心骨”
张家口市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关爱服务效能,市委将“爱心爸妈”项目纳入年度重点改革事项,在志愿服务协调机制统筹下,将“爱心爸妈”纳入全市志愿服务大盘子,由妇联牵头,社会工作、民政、教育、卫健、公检法等部门各司其职,着力搭建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网络,覆盖全市80%的城乡社区。
健全完善动态摸排机制,民政部门提供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基础数据,妇联排查核实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群体数据,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台账并与公检法、教育、卫健部门共享数据,目前已建立3026个儿童的信息档案。
推行动态管理服务,“爱心爸妈”与社工定期走访、随时跟进、数据共享,结合数据监测及时更新儿童需求,确保结对服务“不缺位、不错位”,让每个孩子的情况都“心中有数”。
·资源聚联 让服务有“大后方”
为破解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的难题,张家口市妇联牵头指导成立“爱心爸妈志愿服务联盟”,广泛吸纳公益事业促进会、女企业家协会、福建商会、河北巡天农业等64家公益组织、企业“抱团发力”。
该市创新打造覆盖城乡的353个“爱心驿站”,将妇女儿童之家变为“课后乐园”,社区家长学校开设“亲情课堂”,企业空间成了“科普基地”。在这里,“爱心爸妈”陪孩子做手工、读绘本、学科学,临时照护、主题活动有了固定阵地。
同时,该市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实行项目化、品牌化运作,重点培育慈善义工联“阳光少年一对一助学”、公益事业促进会“你并不孤单”综合关爱项目等15个标杆项目,以专业力量提升服务效能。
·服务串联 让陪伴有“真温度”
“每月一次视频通话,每季帮我修理书桌,暑假带我去博物馆……”这是困境儿童小宇口中“爱心妈妈”的关怀。张家口“爱心爸妈”有“六个一”服务规范:每月一次问候、每季一件实事、每学期一次安全教育、寒暑假一次实践陪伴、每年一次节日纪念、实现一个微心愿。两年多时间,6000多件实事落地,1500多个“微心愿”成真——一套绘本、一次体检、一场生日会,这些小小的愿望都被“爱心爸妈”记在心上、落在实处。
针对不同孩子的需求,“爱心爸妈”还送上“定制关怀”:为95名孤儿开设手工义卖课,教技能更树信心;为135名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补亲情更解心结;为1000多名贫困儿童对接助学资源,圆学业梦更铺成长路;为16名孤独症儿童组织融合活动,融社交圈更添欢乐。防溺水教育、“爱心护考”……600多场主题活动,让“爱心爸妈”的关爱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典型引联 让善举成“新风尚”
妇联、宣传、社会工作部门联手发掘宣传优秀“爱心爸妈”及团队的感人事迹,营造崇德向善、关爱儿童的社会氛围。“15年了,这些孩子早就是我的亲骨肉。”蔚县孙秀梅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用陪伴让95名孤儿有了“家”的温暖;怀来王冬花感化迷途少年、万全胡俊林带孩子追逐艺术梦、蔚县交通局“妈妈团”守护28个孩子,张家口“986音乐广播”每周五的“寻亲时间”,让116名孩子通过电波找到“爱心爸妈”……这些暖心故事通过公众号、短视频传遍张垣大地。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时帮”到“长期伴”,如今在张家口,已有2000对“爱心爸妈”与孩子结对,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手相牵,就能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向阳生长。(黄丹娜)
自2025年10月15日起,《张家口市安全生产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张家口市历史上第一部安全生产法规,也是河北省首部地级市的安全生产综合性地方法规,是张家口市安全生产领域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该市安全治理工作迈入...【详细】
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生态兴市、生态强市之路该从何处破题?河北赤城给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样本。立足本地优势发展蔬菜产业,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坚定推进绿色转型,让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充分挖掘优质生态资源,让文旅更有逛...【详细】
尊老敬老、守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桥西区检察院聚焦生活保障、权益维护、安全守护等老年人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办案维权、深化监督、普法宣传三维发力,为老年人筑牢权益保障防线,2025年已办理15起涉老侵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