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碳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部门参与碳市场建设有助于活跃碳市场交易,提高碳定价效率,防范价格过度波动风险。”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表示。
陆磊表示,碳市场是形成碳定价的重要基础制度,合理碳价能够有效引导资源配置。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管理部门,支持碳市场健康发展责无旁贷。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38万亿元,全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2.2万亿元,均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结合节能减排的最新要求和碳市场发展,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具体来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陆磊表示,应更多考虑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等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已开展将气候环境因素纳入宏观分析的研究探索,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在完善可持续金融标准体系方面,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制定发布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的界定标准。陆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还牵头研制重点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组织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开展试点,引导金融机构为高排放领域低碳转型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中国、欧盟和新加坡联合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鼓励各类主体基于目录开发金融产品,促进跨境绿色金融投融资发展。
在完善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方面,陆磊表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修订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强化金融机构有序开展碳核算并披露可持续信息要求。
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统计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据陆磊介绍,在上海,中国人民银行重点开展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扩容试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发展,加快推动上海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推进中小微企业信息披露试点及环境污染责任险。
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评估与压力测试方面,陆磊说,中国人民银行已组织对24家银行及部分行业地区开展了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为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提供依据。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防控金融风险为底线……“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业内人士表示,大力发展“五篇大文章”、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是“十五五”期间金融业的重点任务...【详细】
当前形势下,如何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推进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设?在27日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就市场关注的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9月末,...【详细】
“以前找贷款要跑多家银行,现在金融部门主动上门,500万元授信贷款解了我们燃眉之急。”近日,河北星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对石家庄市桥西区的金融服务赞不绝口。抵押物不足、审批周期长,曾是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老大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