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河北省张家口市强势跻身全国第四。今年1月至9月,其PM2.5平均浓度更是低至16.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5%,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这座地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城市,如何成为北方地区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空气质量前二十的“优等生”?“张家口蓝”的密码,就藏在一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深度实践中。
绿色转型,以“氢冶金”突破引领产业低碳革命
在河钢集团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宣科技)的氢冶金示范工程现场,巨大的氢基竖炉取代了传统高炉,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正在这里运行。
“简单来说,就是用氢气代替煤炭做还原剂。”张宣科技氢冶金作业区作业长李利杰解释道。“与传统高炉相比,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万吨,相当于塞罕坝林场一年的固碳量。”
数据显示,转型前,宣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年排放量超1万吨,占全市工业企业排放量14.4%,占全市各类污染源排放量7.3%。氢冶金项目的落地,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
然而,转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刚启动转型时,我们这些老炼铁工人都懵了。”作为炼铁生产线上工作了15年的老师傅,李利杰的体会最深。“从高炉炼铁到氢冶金,就好像从传统赛道驶入全新航道,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项目建设初期,核心设备主要依赖进口。面对技术封锁,团队成员日夜攻关,最终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率75%的突破,申请专利81项,煤气单耗比设计值降低250立方米/吨,运行成本大幅下降。
转型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政策引导和服务。“那段时间,为了确保氢冶金示范项目的环评方案既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又符合我们的实际,局里的工作组全程跟踪服务,多次带着我们与省厅专家共同研讨,逐字逐句优化细节。”张宣科技环保中心高级工程师任毅回忆道,“这让我们感觉到不是企业在单打独斗,而是有坚强的后盾。”
协同攻坚,构建移动源污染治理新格局
交通运输是张家口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也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张家口与北京市交界的怀来检查站,生态环境、公安、交通三部门执法人员正在联合对进京重型货车进行检查。
“尿素液位正常,OBD系统无故障。”执法人员一边检查一边记录。这是张家口重型货车“三不两改一黑”(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不正常添加尿素、不正常运行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擅自改装污染控制装置、擅自篡改OBD系统、车辆冒黑烟)专项整治的日常一幕。
“这类问题逐步成为重型货车污染防治的重点。”张家口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唐望军介绍,“有的司机为省尿素钱故意不加,有的私自改装污染控制装置,给大气环境带来严重隐患。”
2025年8月,张家口市启动重型货车规范排放专项行动,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设立5个专项工作组,构建“市委统领、政府主抓、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指挥体系。
整治初期,北京市共享及本地发现问题车辆数较多。通过建立“日共享、月沟通”机制,开展联合执法,问题车辆数量呈现逐月下降趋势。10月份,北京市推送张家口市单次问题车辆较7月下降90.5%,整治成效显著。
“我们坚持教育引导与依法惩处相结合,对首次违法以教育整改为主,对屡教不改的坚决依法处罚。”公安交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公安交管部门已查处违法行为2455起,生态环境部门立案处罚48起,形成有力威慑。
在此基础上,张家口市持续加强对火电、焦化、煤炭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运输企业的帮扶指导,优化用车结构;严格执行中心城区绕限行措施;加强用车大户、物流园区等场所的入户抽测,严查超标排放行为,有效推动了移动源污染的深度治理。
精准帮扶,助推企业迈向绿色标杆
严格监管是手段,但攻克治污难题,更需要专业的支撑和服务的温度。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将“优服务”融入日常,变被动监管为主动帮扶,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
2025年,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邀请省级权威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我们认识到,企业不是不想治,而是‘不会治’或‘治不准’。”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张晓涛说,“所以我们转变工作思路,把专家请到现场,为企业‘把脉开方’。”
一家完成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升级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专家不仅精准指出了治理效率低下的症结,还推荐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针对烧结砖瓦窑等行业的共性问题,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烧结砖瓦窑企业治理提升实施方案》,分类建立台账,稳步推进行业整体提升。2025年以来,涿鹿金隅水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6家企业涉VOCs低效治理设施完成升级,宣钢焦化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
更重要的是,光大城洁环保能源(张家口)有限公司环保绩效创A工程全面完成,蔚县中节能、河北建投宣化热电创A工作稳步推进,年内将实现全市A级企业“零的突破”。
“垃圾运输车不归属企业,是由各县区环卫部门管理,清洁运输环境曾经是我们创A的最大难题。”光大城洁环保能源(张家口)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张春雷告诉记者。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担当,协调桥东、桥西、经开三区,推动环卫车辆更新换代,为主城区垃圾车全面达标创造条件。
创A不仅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张春雷介绍,企业通过创A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显著减排,并形成可交易排污权。“排污权交易可盘活无形资产509万元,企业获得省奖补资金支持162万元。”
科技支撑,织密全域监测“一张网”
走进张家口市大气环境指挥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市各地的空气质量数据、污染源分布图以及各类监控画面——这里是张家口蓝天保卫战的智慧中枢。
“过去靠人跑,现在靠数据跑。”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员杨慧娜指着大屏幕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243个国、省、市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监测网络。
2025年,卫星遥感技术的引入,进一步实现了对主城区及周边裸露地块、料堆料场的精准识别,让潜在的扬尘源无处可藏。
在指挥中心,记者目睹了一场分钟级响应的实战。上午9时18分,尚义县某点位PM10浓度突然攀升至129微克/立方米,超出市均值40%。调度员立即调取周边数据,并在微信工作群发送预警信息。
“PM10因子浓度达到控制阈值,请核实!”9时22分,预警信息同步发送至尚义县站点专班负责人和执法人员。9时48分,执法人员反馈:数据分析表明,这一站点PM10和NO2同步升高,现场核查周围未发现明显污染源,初步判断为外环车流量大,加上扩散条件不利导致数据异常,已进行交通疏导和道路洒水降尘。10时58分,监测数据回落至正常范围。
针对该站点近期多发的高值问题,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进行了规律性分析,协调属地政府交通部门加密该路段的清扫保洁,并加快周边道路施工进度,力争尽快开通,缓解通行压力,从根源上减少该路段拥堵频次。
“这得益于我们建立的24小时指挥调度和快速削高值工作机制。”张家口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张小虎表示,一旦出现污染高值,指令会立刻下达到相应网格的负责人,通过精准溯源,实现对涉气污染问题的发现—指令—处置—整改闭环管理。
今年以来,全市涉气问题4小时内改善率达到96.4%,科技赋能让精准治污的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下一步,张家口将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组合拳’,不断开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新局面,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日升表示。
11月6日,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法院邀请辖区雪场企业召开“”主题座谈会,太子城法庭全体干警、辖区内各家雪场企业代表参会。会上,太子城法庭庭长杨莉芳介绍了拟采取的工作机制,即通过雪季前风险排查、纠纷快速化解通道、典型案例...【详细】
近年来“老年代步车”因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部分老年人的青睐但是这类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三无”车辆上路行驶不仅影响道路交通秩序更存在极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加强三、四轮低速电动车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详细】
张家口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九次会议11月10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九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英主持。常委会组成人员33人出席会议,符合法定人数。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李克良请求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