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承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张家口市文化艺术研究所特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舞蹈类作品线上展播。以这些有筋骨、有温度的音乐舞蹈类艺术佳作,传递爱国情怀,使伟大的抗战精神熠熠生辉,激励广大人民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共创未来,不断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散文类】
山城魂
作者:陶为民
大境门的砖石记得1945年8月的一天。
枪声从张北狼窝沟飘过来时,张家口堡子里的老榆树已经开始黄叶子。赵铁柱蹲在武城街的剃头挑子前头,瞅见青石板缝里洇开的血,比秋日的山丹丹花开还艳。一颗流弹突然击碎剃头匠的铜盆,热水溅在老赵绑腿布上烫出红印,他抄起扁担就势滚到酱菜缸后头,听见子弹在陶缸上啄出“当当”的脆响。
“狗日的小东洋!”老赵把榆木扁担往肩上一扛,铜盆里的水晃出个歪月亮。太平桥那头传来皮靴声,他赶紧闪进贴满蔚县窗花房子的胡同墙根,眼瞅着三个日本兵拖着麻袋走过,最矮的那个突然踉跄跪地。原来巷口卖豆腐脑的老杨头从门板缝里捅出烧火棍,正中小鬼子的膝窝。袋角露出半截花白辫子,是东街卖莜面的刘婆婆。“他妈的!这日本鬼子又要杀戮咱同胞姐妹。”
老赵家的土炕还留着前清的火墙,他媳妇把莜面鱼鱼熘在砂锅里,砂锅沿儿磕了个豁口——那是三天前给地下党藏手枪时砸的。自己揣着剪子去给伤兵拆绷带,剪尖上还沾着昨天给游击队剪电线时熔化的胶皮。炕桌上摊着张《蒙疆新闻》,“皇军赫赫战果”的铅字下头,老赵用炭笔描出玉带桥碉堡的走向。忽然炭笔“啪”地折断,院墙外传来三八式步枪退弹壳的金属脆响。
二更天时,清水河突然亮得像白昼。日军从赐儿山打的照明弹下,十几个黑影正顺着河沿儿冰裂缝往前摸,冻硬的棉袄刮在冰碴上“哧啦哧啦”作响。王铁匠光着膀子抡起祖传的大刀,刀背上的七个铁环哗啦啦抖,那是他爹当年在义和团时镶的。刀刃砍在太平桥铁丝网上迸出蓝火苗,火星子溅到旁边后生抱着的火药包上,吓得小伙子赶紧用舌头去舔冒烟的引线。“后生们上啊!”他吼得连大境门的砖雕貔貅都在抖。城楼上伪军的机枪突然卡壳,暗处传来女子学堂林老师用日语喊的“弹药手负伤”,她三天前刚被安排进炊事班帮厨。
师范学堂的娃娃们扛着课桌板凳往弹坑里填,有个戴圆眼镜的学生突然从板凳夹层抽出两把菜刀,那是学校食堂王师傅偷偷磨了半个月的。穿阴丹士林布衫的女学生用棉被堵机枪眼,浸了水的棉被重得像石碑,三个姑娘的手指被铁丝网刮得见了骨头。血沁出来像极了怀安染坊的靛蓝,混着机枪喷出的黄油,在雪地上凝成诡异的紫斑。
天蒙蒙亮,老赵跟着队伍冲到堡子里最阔气的“晋绥会馆”前。他左耳还嗡嗡响,那是被掷弹筒震的,右耳却清楚听见阁楼里日本军官用指挥刀劈文件柜的动静。他摸出剃刀,噌噌几下刮掉门楣上的仁丹广告,刀片“咔”地崩飞半截,原来石灰下藏着日军用钢筋加固的匾框。露出被石灰糊住的匾额时,藏在牌匾后的马蜂窝突然炸开,惊得日本哨兵对着蜂群胡乱开枪,反倒打中了二楼自己人的观测镜。
当郭团长带着硝烟味站上台阶时,他绑腿里还插着半截炸断的刺刀,刀柄上缠着蔚县窗花艺人送的避邪红纸。全城的钟鼓楼突然都响了,其实只有西边的钟在敲,东边的鼓早被炮火掀了皮,但百姓们都说听见了天地共鸣。惊起群群灰鸽子掠过清河两岸的坡屋顶,鸽哨声里混着日军电台上最后那句“天佑皇军”的嘶吼。 “乡亲们瞅瞅!”老赵指着匾上金漆剥落的字,指甲缝里还嵌着昨夜扒铁轨时沾的煤渣。“这地界原本叫‘文昌阁’,是咱祖宗考秀才的地场!”风吹开他补丁摞补丁的褂子,露出腰间皮带扣旁新添的伤口,那是被飞溅的牌匾木刺扎的,血痂和旧补丁一个颜色。
清水河的水突然变得清亮,其实是上游药铺掌柜倒进去的明矾在沉淀血污。把朝阳揉碎了洒在长条石铺的街道上。卖黄糕的、打铁的、教书的都挤在桥头,有个小娃踮脚踩在日军钢盔堆成的小山上,钢盔里未干的血顺着他的草鞋往下滴。看红旗插上日军司令部的“洋灰”岗楼,旗杆是用堡子里城楼上拆下的椽子临时接的,红布是拆了二十八个新娘陪嫁的棉被面。不知谁起了头,众人用张家口口音吼起爬山调,“千年的冰河开了冻吆,万年的铁树开了花……”调门比平时高了八度,因为太多人的耳朵早被炮火震得听不见低音了,但大伙儿却异常兴奋,欢呼跳跃,喜笑颜开。
张垣山城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